一个孕育生命的巢,似一个摇篮,哺育生命的同时,更寄托着人类对于未来的美好希冀。
北京国家体育场——鸟巢,在2008之前被人们给予无限的期望,在2008之后,更是延续了奥运的精神,成为中国和世界建筑发展的历史见证。
鸟巢,一个平易近人的名字。像所有哺育者一样,对天真无邪的生命给予最精心的呵护。
看似简约的设计,却倾注了艺术家的全部心血;看似支离的形状,却载满了人类对于生命力的推崇。
北京鸟巢的设计
国家体育场——鸟巢,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。它的设计者来自五湖四海,2001年,在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、卡梅隆以及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的通力合作下,一个生命的摇篮就此诞生。
朴实的结构,丝毫没有掩饰地暴露于蓝天之下,在一片蔚蓝中显得无限宽阔。
自然的滋养是生命最为珍贵的力量。体育场的外壳甚至可以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,致使屋顶完全达到防水的要求。
即使如此,阳光依然可以穿透透明的屋顶,直接将赛场中央的草坪沐浴恒久。
在“鸟巢”中,随处可见的是设计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。碗状坐席,使观众无论在哪个位置,都能和赛场中心的视线距离在140米之内;
特殊的吸声膜材料,使赛场中的语音清晰指数达到0.6……利用流体力学原理,保证每个观众都能享受到同样的自然光以及通风。
除此以外,还特地为残障人士设计了轮椅座位,为他们提供种种个性化服务。
鸟巢的意义
然而“鸟巢”对于中国人的意义,已经远不止于建筑设计上的意义。永远忘不了记忆中的8月8日。
那一天,这个充满寓意的伟大建筑真正走进人们的视线,在这里,60亿人的热情被满载其中,奇迹与梦想就此展开羽翼,向更宽阔的天际飞去。
奥林匹克的圣火照亮每张充满期待的面孔,56个民族,100多个国家,世界在一瞬间缩小成一团,被“鸟巢”温柔地包裹。
一段神话、一个奇迹,在中华大地上空冉冉升起,鸟巢内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,在全世界的注视中逐渐连成一片希望的海洋。
骄傲,那种骄傲从心底蔓延至全身。每次从亚运村经过,总是会在鸟巢跟前停下来,静静地观望与回忆。
那个瞬间,圣火点燃了一个新的奇迹。如果说奥运是世界带给中国的一个契机,那么,中国人无疑在这个机会里写下了前无古人的奇迹。
你能看到,那颗古老的东方明珠早已破茧而出,从鸟巢起飞,展开健挺的翅膀,扶摇直上。